在紐西蘭的企業工作已有一段時間,在跟老闆、同事、客戶的交流過程中,不時會感受到洋人與華人講話之間有著許多的差異性,對我來說,洋人講話的方式比較常繞一大圈,比較少會直接了當地投出直球,或者他們的溝通方式會讓習慣直來直往的人感到不習慣或者不耐煩,但就我來看,卻是一種說話的哲學。
大多數時候,我們跟客戶之間會使用電子郵件來報告一些成果,客戶經過一段時間考慮與確認後,再回信告知哪裡需要調整與修改,而在信件的開頭,紐西蘭人經常會以「誇獎」或者「讚賞」來表示對你能力上的認同,而要改變的部分,會說
「我理解你使用A這個畫面的用意,非常棒,但我們仍想將B也放進去,這將能使整個作品更加完整」。
久而久之其實也了解他們大多數時間也許講的是客套話居多,但長時間下來,這樣的工作環境比較不會增加心理的負擔,畢竟從自己手中誕生的作品,誰都不希望被別人批評地一文不值。
我想這是許多人都應該學習的「說話藝術」,講話並不難,難的是讓別人聽得舒服,聽得開心,這卻是一門不簡單的學問。
試想,如果客戶或者合作廠商,對於你的成果只有各種批評與改進,沒有一句稱讚,是否讓你感到難受及傷心呢?在每次與別人合作時,記得換位思考,如何講話可以讓對方跟自己在一個舒適的氛圍中工作呢?試試以誇獎或者稱讚作為對話的起頭,也許能讓你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、製作出更成功的作品。

【本站創作者 LiLing】
在紐西蘭努力生存的90後臺灣女生。
2018年第一次踏上紐西蘭的土地,體驗打工度假,後來轉為正式的工作簽證,目前已取得紐西蘭居民身份,正在紐西蘭長期居留中。
說話的藝術真的是一門大學問XDD 謝謝板主分享